PI组长:
吴金鸿(研究员)
组员:
盛漪(副教授)
研究方向:
1)功能食品研究
2)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3)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
代表性成果:
1.解析抗冻肽调控冷冻食品品质的作用机制
针对冷冻过程由冰晶作用引起的食品品质劣变的科学问题,建立抗冻肽高效制备技术体系,突破其工业化加工应用瓶颈;基于抗冻肽结构、抗冻活性及对冷冻食品体系中的水分、微观结构、质构、流变性、食用品质的影响方面探究,揭示抗冻肽在冷冻加工和储藏过程调控食品品质的分子作用机制,系统阐明其在冻干的乳酸菌、冷冻面团、冷冻鱼糜、冷冻果蔬泥等大宗冷链食品加工中应用特性,为提升冷链食品加工品质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获批国自然面上基金 2 项,发表 JCR 一区论文 6 篇(其中 1 篇 IF>10),授权专利 2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项。
2.开展系列特色农副产品功能因子挖掘及其精深加工技术开发
针对马铃薯等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需求,围绕脂质代谢调节、降血糖等功能特性进行功能因子挖掘、组成特性、构效关系和结构改性研究,利用提取、化学合成、发酵等技术进行功能因子制备并实现在马铃薯功能蛋白、脂活性物质淀粉基包埋物等产品开发中应用,最终形成系列高质化精深加工技术体系。该研究获批十三五重点研发子课题 1 项,发表 Food Chemistry(IF 7.514)、Carbohydrate Polymers(IF9.381)等 JCR 一区论文 4 篇,授权专利 1 项,实施专利成果转让 3 项。
3.解析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品质功能调控分子机制,建立加工理论模型和可视化预测软件平台
针对我国食品加工亟需解决的传统食品加工一般依据经验,品质功能无法精准调控,缺乏科学预测等重大科学基础问题,对泡菜、番茄酱等制品利用工艺实验设计、数学统计方法及计算机软件技术构建“加工工艺-特征组分结构-产品品质-产品功能”内在关联的加工理论模型、全网络一体化调控体系和可视化在线分析与预测平台。该成果开发了一种有助于实现食品智能化加工设计和精准品质功能调控的新理论方法体系。该研究获批十三五重点研发子课题 1 项,在 Food Hydrocolloids(IF 9.147)发表论文 1 篇,授权软著 1 项和专利 1 项,出版专著 1 本,参与修订国家标准 1 项。
联系方式:
电话:021-34205748;邮箱:wujinhong@sjtu.edu.cn.
Copyright 2016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访问旧版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电话:021 - 34205866 备案:沪交ICP备20101025